两 者 共 病 情 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孩子的确容易合并抽动症(也叫抽动障碍,简称TD)。约有1/5的ASD儿童在某个时期会合并抽动症,也可发展为抽动秽语综合征。有时,ASD的抽动与他们的刻板重复行为很难区分,或可理解为连续体,重复刻板行为在先,强迫症次之,抽动症在后。也可能单独合并强迫症(Mazzone.2012)。这些合并症在ASD孩子身上非常有趣地交织在一起,有时很难区分和鉴别。
ASD孩子起始的重复刻板行为包括拍手、专注某物、旋转、扭动身体、玩手、斜视、排列物品、开关灯、开关抽屉或门窗等,多呈仪式样坚持,颇有强迫症色彩。
若仔细观察,ASD的强迫症似乎更倾向囤积物品、重复排序、刷单购物、强迫时间观念、走同一线路、转换困难等,尤其是轻度ASD和阿斯。他们缺乏真正的洞察力。而普通强迫症则表现侵入性思维、强迫洗涤、洁癖、刷牙、怕污染、怕病毒、穷思积虑、反复检查等,可能伴有较好的洞察力。
青春期或成年后,普通强迫症倾向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而ASD或阿斯更喜欢分析结构式物品,而非文学作品。女性阿斯可能痴迷于肥皂剧,或是神灵故事,甚至沉浸式想象自己身临其境。在语言表达上,普通强迫症说话偏于低声、内向、话少、逻辑性可、会察言观色、理解幽默、适可而止、见好就收。而阿斯声调高、语频快、声涩、缺乏押韵、话题跳跃、语无伦次、独白、滔滔不绝等。
另外,ASD的刻板重复行为多呈对称性、自愿的、坚持性、节奏性、不可遏制、遭制止会发脾气等特点。内在的需求可能与感官自我刺激有关,最后有可能发展为强迫症(APA.2000)。它与典型抽动症还是有些许区别。后者是一种下意识的动作行为,呈阵发性、突发性、频率快、节奏性差、不大对称、缺乏仪式感、发作出乎意料、无法意识控制等。
总的感觉,ASD起始由刻板动作发端,进而合并强迫行为,不良感受可能诱发和加重抽动障碍,甚至继发妥瑞综合征。当然,也不排除合并其它情绪障碍。
静 老 师 说
ASD合并抽动症和强迫症十分常见,尤其是高功能或是阿斯。目前尚缺乏专门的评估工具甄别ASD合并有哪些精神共病,但很有必要做综合诊断。例如,合并抽动症的阿斯加上强迫症,意味着情绪困扰加重,一旦强迫行为中断或减少,则反而预示有抑郁症倾向,很容易被视为症状在改善(Gillberg.2001)。再则,比起正常对照组,阿斯或高功能ASD也容易合并双相障碍及重度心境障碍(Leibenluft.2003)。这些共病发作前,总可察觉到他们带有“幻觉”性的强迫症状,如喜悦激动、自言自语、发笑、舞动双手、目视远方、作躲避状、蜗居不出门等。ASD显然是抑郁症易感人群(见前文:孤独症青少年容易患抑郁症吗)。父母压力水平高,或是遭遇的生活事件频繁,ASD似乎更易合并抽动症和强迫症,进而诱发其多动、冲动及情绪障碍(Allik.2006 )。
话又说回来,ASD合并的抽动症和强迫症,到底是继发的还是原发的至今说不清。横断面研究固然容易发现问题和发表文章,但对某些合并症的来龙去脉极难说得清楚。没有长期纵向观察,哪路大神都预测不了ASD的合并症及其结局。
对ASD合并抽动症或强迫症尚无针对性的治疗。有人用西酞普兰治疗ASD的强迫症,结果并不理想(King等.2009),但帕罗西汀似有一定效果(Sasayama等.2009)。
我以为,很有必要正确识别ASD合并症,并采取适当、针对性治疗。尽管家长倾向排斥用精神科药物,但经验证明,药物治疗还是会有效改善ASD的强迫症和抽动症。这对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适应,还是有积极的作用。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