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进医生:家庭体罚对儿童的危害

家庭体罚


       体罚儿童可被视为儿童虐待。


      我国传统育儿理念有“棒打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之说。因此,监护人不同程度体罚娃子的现象非常普遍。家长对孩子体罚有否合理性,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界限难确定,见仁见智。其定义,因国家、文化和宗教不同而相异。


      在许多国家或文化中,父母历来被认为有权利(即使没有义务)对行为不端孩子进行体罚,以教导他们做出适当的行为。


      按现代教育理念理解,家庭体罚被定义为“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的某些不可接受行为采取的故意致其身体疼痛或不适的行为”(AAP.2012)。挺拗口的吧。直白点,指父母动手打骂不听话的孩子的行为。爹妈收拾孩子的手段多着呢,如辱骂、羞辱、恐吓、打屁股、扇耳光、扯耳朵、脚踢、皮带抽、棍棒伺候、掐拧、推搡、摇晃、罚站、罚跪、不给吃饭等等不胜枚举,手段无所不用其极。严重时,会致残和危害到儿童生命。


      国际儿童权利委员会将体罚定义为“任何使用体力并旨在造成某种程度的疼痛或不适的惩罚,无论多么轻微”(Paulo.,2006)。


      1979年,瑞典宣布“所有对儿童的体罚为非法”以来,越来越多国家颁布了类似禁令。尤其是国际社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之后,截至2021年包括欧盟22个成员国,以及26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均颁布了对家庭体罚儿童的禁令。然而,在世界许多国家或文化圈里,家庭体罚儿童仍被视为合法,爹妈打骂孩子屡见不鲜,稀松平常。


      家庭体罚通常因儿童行为不当,引致父母恼怒而触发。但对其理解或解释因人、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家庭而异,可谓大相径庭。父母体罚的原因大都为表达对孩子的不满,并为维护其权威和简单粗暴的传统做法。


       在我国,孩子不听话、没按时完成作业、撒泼哭闹、遭老师投诉、偷拿东西、撒谎、攻击他人等行为常会遭到家长体罚,程度轻重不一。孩子表现达不到父母期望,也是遭体罚的原因之一。再则,体罚孩子也是父母宣泄愤怒的手段,孩子轻微或不经意的犯错,也会促发父母恼怒和出手暴揍。此外,贫困、生活压力、缺乏科学育儿知识、监护人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等也是体罚儿童的原因。

微信图片_20220811170614.jpg



                                                                                                       静  老  师  说

     囿于传统观念,有些父母强烈相信体罚对孩子教育有效。习惯体罚孩子的父母,大概率自幼也是在棍棒下成长过来的人。个人早年经历、传统思想、宗教信仰、社会经济地位等等,有可能成为动辄使用体罚家长们的教养信念,视打骂是教育孩子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美国儿科学会指出,当父母生气、烦躁、沮丧、疲劳和有压力时,他们更有可能使用厌恶的管教方法。被压抑的愤怒的释放,使父母更易出手打孩子,逐渐成为习惯(Pediatrics;1998)。


     儿童心理学家格肖夫(Gershoff.,2008)在其著书中提到:“有些种族和/或原籍国,家长们赞成体罚。他们在社会上处于弱势,因为他们收入低、教育程度低或居住在贫困社区。他们正在经历经济压力或婚姻冲突、心理与情绪健康感下降。他们表示经常对孩子感到沮丧或恼怒,他们年龄在30岁及以下,遭惩罚的多为2-5岁的儿童”。


     无论什么理由,家庭体罚终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身伤害。家庭体罚是儿童虐待的一种形式。大量研究发现,家庭体罚会增加儿童发展受损的风险(Durrant.,2012)。体罚严重的家庭可能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父母自幼遭受虐待、家庭功能失调、父母有心理健康问题、父母酗酒或嗑药、认知水平低下等。经常遭体罚的孩子,也容易频繁攻击他人。体罚和虐待具有家族聚集性,就是说,虐待或体罚会在家族内代代相传。


     Gershoff认为(2010),体罚或打屁股并不能使孩子更为服从。会使孩子的同理心、利他行为及抵制诱惑等能力下降,同时增加孩子的好斗、反社会行为和暴力倾向。


     一项研究表明,在儿童时期被体罚的人,会患上更多的情绪障碍,如抑郁、焦虑和躁狂,成年后对药物或酒精的依赖性也会增加。据研究人员的说法,这些发现提供了证据,证明独立于虐待儿童的严厉体罚与精神障碍有关(Smith.,2012)。


     无论是调查研究,还是凭经验,我觉得,家庭体罚并不能预测儿童行为的改善,反而有可能增加孩子的行为恶化和遭受虐待的风险增加。因此,呼吁父母们教育孩子时勿动用虐待性质的家庭体罚。科学养育孩子的手段与方法多的是,体罚孩子通常是您“教子无方”的表现。


图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