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尊重、陪伴抑郁症患者

MENTAL HEALTH

理解、尊重、陪伴抑郁症患者

                        ——他们需要被看到。


抑郁症已是生活中的常见病。

“中国抑郁障碍患病率及卫生服务利用的流行病学现况研究”(简称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是我国首次全国成人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这项调查研究首次提供了我国成人抑郁障碍流行病学患病率及其分布特征、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社会功能损害程度、获得各类治疗状况的全国数据,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高达6.8%,其中抑郁症为3.4%,心境恶劣障碍为1.4%,未特定型抑郁障碍为3.2%。


女性抑郁障碍患病率高于男性,此外,家庭主妇、退休、失业人员的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高于有工作者;分居、丧偶或离婚者的抑郁障碍患病率明显高于已婚或同居者;


18-34岁青年是成人中最焦虑群体,抑郁症和心境恶劣障碍的患病率在较大年龄组中更常见。抑郁症和未特定型抑郁障碍发病年龄均约为14岁,心境恶劣障碍发病年龄约为18岁。

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随年级增长呈上升趋势,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一些孩子长期处于情绪低谷。

61b5e7878e1e144347c3f5a017bda2e.png

防治重点人群
关心青少年

t03bc39244002ccece5.jpg

国家卫健委发布《工作方案》提出:

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高等院校必修课。

表现

缺乏自信心,对未来没有希望,易产生自杀倾向


家长应做到

建立良好的沟通,多倾听,少质疑,多支持和陪伴。

不要把消极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帮助建立自信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要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交朋友,减少孤独感。

防治重点人群
呵护孕产妇

t03bc39244002ccece5.jpg

国家卫健委发布《工作方案》提出:

提高孕产妇家属防治意识,孕产期抑郁症筛查纳入常规孕检和产后访视流程中,进行孕期和产后抑郁的筛查追踪。

产后抑郁症一般识指产后6周内抑郁发作,尤其识产后2周内发生的不伴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


部分原因

生产后雌激素水平下降

新角色转变

感受不到家人关怀


表现

沮丧,哭泣,烦躁

失眠,易怒,自杀倾向

防治重点人群
关怀老年人群

t03bc39244002ccece5.jpg

国家卫健委发布《工作方案》提出:

每年为辖区老年人开展精神健康筛查,为经心理测评有抑郁情绪的老人提供心理咨询和及时转诊。

部分原因

身体健康状况欠佳,心理落差大,儿女疏于陪伴,内心孤独寂寞


表现

反应迟钝,目光呆滞,对娱乐活动无感甚至反感,失眠,整日情绪低落

防治重点人群
高压职业人群

t03bc39244002ccece5.jpg

国家卫健委发布《工作方案》提出:

用人单位聘用专兼职的精神心理专业人员,为处于特定时期或特殊岗位工作的干部和职工提供心理疏导及心理援助。

部分原因

工作人物繁重,职场压力和竞争关系,人际关系淡漠,负面情绪积累


表现

失眠,记忆力衰退,心悸,多疑,焦躁,产生逃避心理,渴望独处,拒绝社交


低就诊率
病耻感,不好意思看病
低诊断率
患者的识别率不到20%


抑郁障碍患者社会功能受损明显,得到充分治疗不足1%,卫生服务利用率很低,很少获得充分治疗。

因此,了解抑郁症早期征兆至关重要。


情绪低落

表现为持续的悲伤、失望或无望感。几乎每天大部分时间都不开心,对社会交往的厌倦、冷淡,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易烦躁疲乏。这种情绪通常会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使其难以享受以往的爱好和活动。


认知障碍

认知功能受损,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睡眠障碍

伴有一些没有明显原因的长期失眠、入睡困难或早醒,食欲减退,体重下降。这类睡眠问题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休息和恢复。


躯体不适

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躯体症状,如头昏、头痛、心慌、全身疼痛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患者多次就医,但往往未能找到明确的生理原因。


若有以上四点,且出现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并对正常生活、工作、学习还有社会交往都造成了明显影响,建议到精神心理专科及时就医评估治疗。

MENTAL HEALTH

抑郁症≠抑郁情绪

抑郁症并不是简单的“坏心情”,它有着严格的诊断标准,并不能依据单纯的个别症状或简单的筛查量表就认为自己得了抑郁症。

健康人群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是可能也会感到情绪低落或压力大,但这不是抑郁症。

相关症状持续两周以上,才应怀疑是否患上抑郁症。

70%-80%的抑郁症可以治好或改善,找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不要自己乱吃药。

警惕识别两种特殊类型的抑郁症
特殊类型.1

微笑型抑郁

内心深处感受不到真正的快乐和喜悦,不等于“不会笑”

这些患者在社会交往中,可能会有礼节性危险,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谈笑风生,让人很难把他与抑郁症联系起来,故不易被察觉。


0 (1).jpg


微笑型抑郁症属于抑郁症类别,是少部分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患者如同在微笑型抑郁症,抑郁的心境表面蒙上了一层微笑的面纱。

病症的根源是患者无法正当地处理外界压力,他们的共同点是不愿意倾诉、不愿意放弃“尊严”,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这部分患者尽管内心深处感到极度的痛苦、压抑、忧愁和悲哀,外在表面却若无其事,而带“微笑”,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应对社会交往,应付工作、应付家人、碍于面子而违心的强作欢颜,这些患者,“微笑”过后是更深刻的孤独和寂寞。他们的行为具有表演性质,与他们的情感体验缺乏内在的一致,而难以表现其“真我”的一面。


治疗“微笑型抑郁症”应采取以生物治疗为基础,辅以心理治疗的方法。生物学治疗主要以抗抑郁药作为治疗基础,心理治疗是辅助治疗的手段,它必须要在服用抗抑郁药的基础上进行。


特殊类型.2
隐匿性抑郁

抑郁症中这一部分患者往往以躯体不适为突出的主诉,认为自己患了某种躯体疾病。有的患者在抑郁症明确诊断之前,四处求医,久治不愈,频繁出入各大医院,进行各种各样的检查,始终得不到明确的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将这种类型的抑郁症称之为隐匿性抑郁症,非常不易被察觉。


隐匿性


隐匿性抑郁症是一种不典型的抑郁症,指的是抑郁症状“隐藏”起来,常常以躯体不适为主要表现,不易被人发现的抑郁症,在中老年人中比较常见。这样称呼,并不是说得病者故意把抑郁症状隐藏起来,怕人知道,不告诉别人,而是病人本人也不知道自己患了抑郁症,总以为自己躯体疾病很重,希望内、外、妇等科的医生帮助诊治,所以病人一般不会主动到精神科治疗,正因如此,容易延误治疗的最佳时间,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


许多病人对这些身体不舒服的各种症状十分敏感,急于求治,由于躯体症状十分明显,使得患者往往只注意到躯体症状而忽略了情绪问题。有的老人由于是在一定的精神刺激或者强烈的精神创伤之后起病的,也容易被误认为想不通。抑郁情绪被躯体症状掩盖了,相反的,病人会认为是因为自己身体不舒服使得自己的心情不好。


实际上,当这些抑郁症状的病人到内科或神经科门诊进行各项检查时,连综合医院的医生也常会忽略这些抑郁症,而不能确诊,所以被叫做隐匿性抑郁症。确诊的患者,应用抗抑郁药物进行治疗,多数病人会在治疗几周后逐渐好转,如睡眠改善、食欲增加、体重恢复等等。只有当病情好转,病人才会相信自己得了抑郁症。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抑郁症?

0.jpg

学会管理情绪

通过心理暗示,注意力转移,自我安慰来减轻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影响。

寻找新的情绪出口

反复的压力容易造成抑郁的风险。

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多与人沟通,相互理解,有时候帮助别人也能让自己快乐。

运动缓解紧张情绪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运动项目,每天坚持至少半小时到一小时的运动时间,多参加户外集体活动,学习分享和交流。


文章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心馨心理咨询
扫描心馨小程序
了解更多